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展现文化学术,营造育才高雅氛围的书院学府牌坊

在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的中国封建社会中,学宫和书院是世人无不向往和敬仰的高雅圣洁之地。为了使学宫和书院更具高雅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良好的学术氛围,许多学宫和书院、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学宫和书院,往往在院舍门前或院内建造庄重而高雅的棂星门或石牌坊。其中,较为著名的如:

【北京国子监“圜桥教泽”牌坊】

国子监位于北京安定门内成贤街孔庙西侧,始建于元大德十年(1306年),是我国历史上元、明、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。其地址之所以与孔庙相毗邻,这是按历代以来“左 庙右学”的传统规则确定的。其中心建筑“辟雍”是专为皇帝建造的讲学之处。据史籍记 载,明天顺六年(1462年)在国子监学习的中外学生达一万三千余人。清代时,国子监内有 学生近千人,不仅有大批中国全国各地推荐来的汉族优秀学生,还有远至俄国、交趾(今越 南)、高丽(今朝鲜、韩国)等国的留学生,以及蒙古、回、藏、满等少数民族学生。因此,国 子监堪称元、明、清时代我国的俊才荟萃之地,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所。

在国子监的第二道大门一-太学门北的甬道中、辟雍之南,立有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 (1784年)的琉璃牌坊,根据乾隆皇帝的指示,该坊仿照北京北海小西天琉璃牌坊建造。牌 坊为四柱三门七楼,楼檐下是精美的黄绿相间的琉璃彩画,下为饰有精美浮雕的白色底座, 牌坊墙面为赭红色。该坊由乾隆皇帝亲自手书题额,南面明间匾额上题书“圜桥教泽” 4个 大字,北面明间匾额上题书“学海节观” 4个大字,足见这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当年对读书治 学和教育事业的重视。乾隆皇帝短短的八个题字中包蕴着辟雍園河的历史掌故。从琉璃牌 坊西侧御碑亭刊刻的《三老五更说》碑的碑文中可以得知,“学海节观”是指汉明帝刘庄于永平二年(59年)率群臣恭养三老于辟雍、饷 射礼毕,诸儒执经问难于前,冠带搢绅之人圜 桥门观听。由于是临雍盛典,执经问难、质疑 问难的人很多,围观凑热闹的人更多,拥挤不 堪,秩序混乱。为了保障必要的秩序,于是,用 圜河把人群同辟雍隔离开来,使皇帝的临雍典 礼得以顺利进行。“节观”,含有限制参观之意。

同时,学海无華,读书治学的人,都面临着一个 书林学海如何有节制地涉足的问题。;可谓一 语双关,寓意深远。“圆桥教泽”的“泽”,意为 恩泽、德泽,泽及万世。乾隆皇帝所题书的“圜 桥教泽” 4个字,集中表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 重视。《清朝文献通考》对此作有这样的概述:

“士习者,民风之本也。我朝文命覃敷,崇尚儒 术,海内喁喁,向风说礼乐而敦诗书,士有言 不衷于理,而行不轨于正者,则乡里非之。何 者?列圣之教泽,有以深入乎人心,而庠序之 教,有以表率乎民俗也。”    .

北京的琉璃牌楼大多都有宗教色彩,而国子监琉璃牌楼无任何宗教色彩,是北京尚存 的唯一为教育事业专建的纪念性石牌楼,弥足珍贵。

【记载理学发展重大历史事件的江西铅山鹅湖书院“继往开来”石牌坊】